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,是民歌“十送红军”的颂扬地,是中央红军先遣队红六军团长征的地。毛主席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都在遂川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。遂川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陈正人、王佐、王遂人、王佐农等一大批 干部,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乃至中央苏区的重要功臣,他们中的大多数为革命献出了生命,仅土地革命时期有姓名可查的烈士就有1562人,无名无姓的烈士上万人。
众所周知,井冈山是革命的山、战斗的山,也是英雄的山、光荣的山。据我县党史办考据,井冈山斗争时期莫斯科《真理报》曾把遂川称作中国革命的大本营。因为在1959年以前,井冈山无论以 区、乡、公社等何种形态存在,都归属于遂川县,现在井冈山市所辖的大小五井、大小行洲、上下七、黄坳等地当年均是遂川辖地。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,遂川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镌刻了太多的鲜明印记。
一、干部纪律教育起源地。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,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,买卖公平,不拉夫,不打人,不骂人。同年10月在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,站在雷打石上提出了三项纪律:行动听指挥,不拿群众一个红薯,打土豪要归公。1928年,工农革命军一次攻克遂川县城后,为密切军民关系,毛主席在调查研究和总结发动群众工作的基础上,在县城李家坪广场向部队提出了“六项注意”,即:上门板、捆铺草、说话和气、买卖公平、借东西要还、损坏东西要赔。从而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。后来发展为大家熟知的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纪律保障,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。
二、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核心区域。1927年10月,毛主席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,建立了一块军事根据地,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。遂川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地域上占据了五百里井冈的大部分地区,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一个全红县。
三、人民政权施政纲领初创地。毛主席在筹建县工农兵政府的过程中,嘱咐遂川县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一个纲领,让广大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新政权的性质,让群众知道我们的政府是干什么的。当时遂川县委遵照毛主席的指示,由县委书记陈正人执笔起草了《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》初稿。毛主席亲自对初稿进行审阅并作了通俗化的修改。如把“废除聘金聘礼,反对买卖婚姻”改成“讨老婆不要钱”,把“反对虐待儿童”改成“反对大人打小孩”等等。在遂川工农县政府成立大会上正式颁布《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》,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工农的民主权利,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代表工农利益的施政大法,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政的重要起点和胚胎。《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》“完整地体现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和任务,集中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,成为井冈山地区和后来赣南、闽西等根据地建设的初步蓝本(谭震林)”。
四、毛主席同志亲手创建的一个红色政权——遂川县工农兵政府。1928年1月5日,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攻
克遂川县城后,分兵下乡发动群众打土豪。在建立区、乡工农兵政府的基础上,1月24日,毛主席同志亲手创建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。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办事机构有土地部、军事部、财政部、裁判部、文化教育部和秘书室,“五部一室”均在万寿宫两边的厢房里办公。
五、一次提出“十二字”游击战争原则。1928年1月,前委、万安县委、遂川县委联席会议在遂川五华书院召开。会上,毛主席同志作了政治形势报告,指明了今后斗争的方向,并根据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,提出了“敌来我去、敌驻我扰、敌退我追”的游击战术十二字。后来又吸取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,于1929年4月5日《前委致中央的信》中,一次完整地提出了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的“十六字诀”。
六、红色市场经济发祥地。草林圩场是湘赣边界四大圩场之一,是方圆百里群众的商品主要集散地。但是,草林圩场长期为本乡豪绅地主把控。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,解决根据地军民日常用品的需求,1928年1月5日攻占遂川县城后,毛主席将草林圩场改造成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第红色圩场,并宣布了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,提出“反对封建剥削,只能没收地主财产,保护工商者”,成为一个保护工商业者的规定;同时,发行了工农红色政权的一种贵金属货币井冈山“工”字银元,不仅活跃了当地乡村经济,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“吃”“穿”“用”等方面的物质保障,为根据地做好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这是毛主席一次在红色割据的根据地内对工业、农业、商业进行比较系统的改造,也是我们党抓市场经济的一次成功尝试,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、中华苏维埃和建国后党对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。遂川草林圩场也成为红色市场经济源头。
七、朱毛会师后大捷——五斗江战斗
1928年5月,湘赣敌人联合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一次会剿”,红28团、29团在遂川黄坳歼敌一部后,转战五斗江,击溃赣敌八十一团,乘胜追击,一次占领永新县城。五斗江战斗是红四军成立后的一个大胜仗,树立了工农革命家在群众中的威望,为巩固扩大根据地,在井冈山周围各县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条件。为纪念这段光辉历史,“七送(里格)红军,(介支个)五斗江”,广为传颂的《十送红军》把“五斗江”的名字唱遍了大江南北。
八、 公开投诚起义参加红军的国民党队伍。1928年10月,原任湘军营长的毕占云对国民党军队内以大压小,没有民主平等现象深恶 ,对红军内民主、平等、官兵一致的做法十分钦佩,遂率领官兵一百二十六人投诚起义参加红军,陈毅同志代表红四军前往汤湖迎接起义部队,并将该部改编为军部营。
九、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出发地。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,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但这之前,有一支 的部队,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,先行两个月开拔,后来被萧克将军称为“中央红军长征侦察、探路先遣队”,这就是红六军团。1934年8月7日,红六军团第十七、十八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,在任弼时、萧克、王震的率领下,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,从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,从而拉开了红军战略大转移的磅礴序幕。